成果名称:淡水养殖创新基地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
关键词:①水产养殖业 ②新品种 ③淡水养殖
成果类别:应用技术
第一完成单位名称: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
成果简介:
(一)本项目于2011年11月3日经天津市农委、天津市财政局批准立项。承担单位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合作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项目执行期2011年4月-2014年3月。
(二)主要任务
1.示范推广乌苏里拟鲿、卡拉白鱼、史氏鲟、镜鲤、斑点叉尾鮰等6个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主要技术;
2.制定各推广新品种的养殖技术规范;
3.建立60个科技示范户,带动示范户增收致富;
4.对推广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
5.引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大鳞鲃人工繁育、大鳞鲃苗种培育、大鳞鲃池塘养殖等技术,在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示范;
6.制作项目技术光盘和项目实施过程影像资料光盘。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是渔业大国,淡水总面积26391万亩,可供养鱼水面约8463万亩,显示了我国发展淡水养殖的自然优势和巨大潜力。目前,全球海洋和淡水鱼类资源因捕捞业的发展而日渐下降,而且开发的成本和投资较高因此发展水产养殖业是目前世界渔业的一个总趋势。淡水养鱼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生产稳定的特点,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较快。通过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开展科技合作,引进国内最新淡水养殖科学技术,引进一批淡水养殖新品种,转化一批高新技术成果,联合承担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为天津市淡水渔业发挥科技孵化、科技示范作用,带动天津市水产行业科技进步,促进渔民增收。
其意义,一是整合了天津市水产科技资源,成立了有国内顶级水平和天津市著名水产专家、教授参加的专家委员会,指导和参加基地建设,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在研项目,有科技攻关项目,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有利于解决我市水产养殖业急需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升天津市水产业科技水平;二是由单向向综合转变,由个体项目向系列化整体推进,全面提高了基地整体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三是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苗种繁育、养殖、饲料、销售、研发,产供销实现一体化,产业化程度高,有利于促进我市淡水养殖产业化升级;四是本项目搭建了农民致富平台,采取北鱼南移、海鱼淡养途径,引进一批高附加值的养殖新品种,开拓了致富新门路。
(四)公司打造”公司+科技示范户+养殖户“推广模式,通过向科技示范户输出技术和服务,科技示范户又向身边普通养鱼户示范推广,形成大龙头带小龙头,小龙头带普通农户的共同发展致富网络。并且在天津地区大鳞鲃全人工繁育及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取得成功。
(五)项目建立了龙头企业带动科技示范户加农户的新的推广模式和风险共担机制,建立科技示范户60户,示范养殖面积1000亩,总产量1050137.5公斤,总产值 3034.55 万元,总利润 1958.45 万元。户均增收 32.64 万元;项目举办养殖技术培训4期、680人次,带动养殖面积2000亩,增加就业324人。
(六)公司围绕课题组织论文论文20篇,其中19篇分别在《天津农学院学报》的2012年第3期、第4期上发表,1篇在《淡水渔业》上发表。